“机器人能跑得过人吗?”针对这一问题,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全球初次“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竞赛,或许给出了当下的答案。天工Ultra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完赛成果取得冠军,成为全球首个完结半马旅程的人形机器人,虽然比较同场赛事中人类选手1小时2分36秒的最快成果还相差甚远,可是,经过半马的“大练兵”,真实地向社会群众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技能前进与加快进化。
《我国经营报》记者从现场及主办方处了解到,本次竞赛共有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加,其间6支部队的4款人形机器人完结完赛,除了天工Ultra之外,还有松延动力N2机器人、行者二号机器人、精灵机器人。在竞赛过程中,机器人“选手”经过替换电池、替换机器人、喷制冷剂降温、工程师陪跑支撑技能等方法进行“能量补给”。
“参赛即成功,完赛即英豪。”北京经济技能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这样介绍赛事的理念。他指出,这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个技能验证渠道。半马约21公里的长间隔测验对机器人关节散热、动态平衡等关键技能提出了巨大应战。
机器人“选手”有何布景?
记者在竞赛现场看到,第一个冲线的天工Ultra机器人,全程运用的是同一台机器人,替换了三次电池,半途跌倒了一次,“跑步”中的配速约为7—8公里/小时。它是由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自研的纯电驱人形机器人,身高1.8米,分量为52kg。
天工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告知本报记者,天工Ultra在竞赛中的体现,实践跟其日常练习中的体现差不太多,成果契合团队的预期。事实上,团队在赛前现已霸占了一些硬件难题——包含机器人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规划、关节长期运动易发热等,一起还经过优化运动操控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和谐运动才能、步态和谐才能和杂乱地势的经过才能等。
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创建于2023年,由小米、优必选、北京京城机电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机器人工业开展有限公司一起持股。本年3月时,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CTO唐剑在承受记者采访时曾表明,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完赛,首要面对三个技能难点:一是机器人本体运动操控算法的稳定性;二是机器人的耐力与持久性;三是发热问题,要完结热平衡。
本次半马竞赛现场,取得亚军的,且第二个、第三个冲线完赛的是来自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不同于天工1.8米的身高,它只要1.2米高,凭仗穿戴运动跑鞋、高频改换的跑步姿势、独立奔驰等特征,敏捷赢得了现场的重视目光。揭露信息显现,松延动力于2023年9月在北京创建,开创团队首要由95后组成,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本年3月,松延动力宣告已完结两轮过亿元A轮及A+轮融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分量30kg,商场价格3.99万元,方案于本年6月量产。
“行者二号机器人”所属的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公司,由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机器人智能研究院履行院长李清都于2021年兴办。该公司于2024年10月完结1亿元的A轮融资。
北京市经信局智能配备处副处长梁洪郡表明,规划竞赛的初衷,是想查验一下在非实验室条件下机器人可以完结高强度的动作。机器人在跑步时触及的运动操控、步态、本体的结构规划、运动强度等问题,关于背面团队来说都是应战。
“宇树机器人参加半马了吗?”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的几位人类选手、观众等都说到了因央视春晚扮演而“出圈”的宇树科技。
咱们从现场也不难看到,本次参赛的“选手”中,的确有宇树科技G1机器人的身影,但“选手”在竞赛半途呈现跌倒,且终究未能完赛。
对此,宇树科技官方在赛后不久即发表声明,着重“宇树最近彻底没有参加任何竞赛,首要忙着预备人形机器人的搏斗直播”,并表明:“G1人形机器人,从上一年发货开端现已出售给全球十分多的客户。这次马拉松竞赛中,有好几个独立团队运用咱们的机器人。比方咱们的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加了竞赛。不同人操作或开发的状况下,机器人的体现不同很大,请我们不要误解。”
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刚刚起步
“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共跑马拉松,关于主办方、参赛队、人类选手、观众来说都是世界初次。”梁靓表明,本次竞赛具有技能测验渠道、才能展现渠道、使用推行渠道三大功用,以半马竞赛为场景查验人形机器人技能才能,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展现科技立异才能,促进多场景使用。据了解,因人机共跑方式为世界创始,尚无专项办赛和竞赛经历可循,主办方学习了赛车竞赛方式立异规划赛制规矩。在起跑时,参赛机器人按Z形布阵排成两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笔直间隔为3米。机器人顺次发枪起跑,每个机器人动身间隔1分钟。
事实上,记者观察到,近一两年里在各个城市的各类马拉松赛事中,频频呈现人形机器人。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参加者很多,人形机器人参加可以自带流量论题,然后翻开商场认知度;另一方面,能看到机器人的参加,从单纯的展现、跳舞等文娱功用,逐渐拓宽至发放物资等功用,再到现在的“人机共跑”。
记者在赛后随机采访了数名选手及观众关于人形机器人跑半马的观点,其间一位参赛选手告知记者“底子没想到”,他的完赛成果仅比天工机器人快了半小时,这打破了他关于人形机器人“步履蹒跚”的形象,“信任用不了多久机器人的跑步速度还能再前进”。与此一起,也有受访者说到,许多上场参赛的机器人虽然具有了相似人的形状,但有些机器人的体现却并不智能,像个“大号玩具”,在赛场上呈现步态缓慢、摔跤宕机等状况,也阐明人形机器人远未老练。
天工团队负责人、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CEO熊友军在赛后承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明,本次竞赛“为机器人下一步走进工厂、走进生活服务场景做了十分好的技能查验和预备”。熊友军此前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明,当下具身智能在智能化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职业开展面对许多瓶颈与限制,会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本体功能差,机器人的移动才能、发明才能以及可靠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二是具身数据匮乏,尤其是缺少高质量数据;三是泛化才能较低,当下机器人在单一环境、单一使命或许单一本体会有较好的体现力,一旦环境杂乱改变就会很难完结使命。
正如梁靓在采访中坦言,本次马拉松竞赛“仅仅一个起点,是人形机器人工业开展这个‘马拉松’的起点”。跟着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前进与打破,人形机器人工业开展正在提速,但需求留意的是,人形机器人工业开展负重致远,无论是机器人硬件,仍是系统软件算法,间隔社会群众预期中的智能化与落地有用都还有很长一段旅程要“跑”。
(修改:吴清 审阅:李正豪 校正:颜京宁)
眼下,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加速“起跑”,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人形机器人遇上马拉松,又将为整个工业翻开怎样的新局面?
竞赛地势多样 选手造型各异
成果怎样核算?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道路,起点设在北京南海子公园南门,结尾设在国家信创园。竞赛全程约21公里,这意味着,选用双足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要完结约25万次精细关节运动。当然,这种运动并不是简略的重复,这条道路上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视点至少有90°。并且,由于赛道便是坐落北京经开区的揭露道路上,所以跑道既包含平整柏油路、坑洼裂缝路,又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这就需求机器人具有精准的途径规划和灵敏的转向才能。
而从外形来看,这次人形机器人选手的长相也是形形色色,比方有身高1.8米左右的天工“Ultra”,也有身高只要75cm的“0306”小伟人机器人。有的穿了鞋,有的戴了帽子,人形机器人的造型并不共同,并且半途或许还呈现换电池补给的状况,那么竞赛成果又该怎样核算?冠军机器人又是依托怎样的技能优势赢得竞赛的?
机器人最简略坏的其实是脚踝,由于它们在奔驰进程中,需求重复地、高强度地去跺地,必定会对脚踝以及相应的连杆形成冲击,由于人类跑步的时分,有一个脚掌先触地的进程,相对节能,如果说选用学习人类跑步的方法,必定会对它的脚底板发生磨损,所以许多研制人员会在这儿贴心肠给它们替换鞋垫或许穿上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