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5月30日以来,受高空槽、切变线等气候体系影响,广西呈现了4次强降雨气候进程,强降雨区首要呈现在桂林、柳州、河池、百色、贺州等市。从前5月底,强降雨也“赖”在桂北,不过像本年这样时间长、雨量大的,仍属比较罕见。强降雨为何赖在“桂北”不走?6月9日,自治区气候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气候专家对近期的强降雨进程做了剖析。
▲6月9日12时30分,漓江桂林水文站呈现146.49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0.49米。此为当天拍照的桂林市区(无人机相片)。 新华社发
多地降雨量改写建站日降雨量记载
广西气候中心首席预告员何慧介绍,广西近期呈现的这4次区域性暴雨进程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进程频频,累积雨量大。我区的这4次强降雨气候进程别离呈现在5月30日~6月1日、6月2~3日、4~5日和6~9日。两次强降雨之间间歇短,往往白日稍有削弱,晚上又再度加强,至今继续有十多天之久。5月30日到6月9日,累积雨量超越700毫米的有永福、融水苗族自治县、柳城、临桂、融安、灵川、鹿寨、罗城8个县(区)。
二是强降雨区高度集中、落区堆叠。
三是局地降雨强度大,多地雨量破前史极值。6月7日清晨2时~4时,永福县罗锦镇金鸡河水库3小时雨量232.1毫米,打破当地3小时降雨前史记载。有两个县国家气候站的日雨量别离打破当地建站以来最大日降水量前史记载,别离为:阳朔县327.7毫米、富川县237.0毫米。
四是北涝南旱并存。与前史同期相比,北部桂林、柳州、河池、百色、贺州等市降水偏多1至5倍,降雨偏多,引发了桂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而与此一起,广西南部玉林、梧州、崇左、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偏少2成至1倍,呈现了北涝南旱、旱涝并存的现象。
▲6月8日,洪水奔腾的漓江流过阳朔县境内(无人机相片)。 新华社发
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在南海区域
广西气候台首席预告员赵金彪介绍,广西接连强降雨气候进程构成的原因首要有三个:
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近期安稳控制在南海区域,就好像“定海神针”,使得降雨气候体系移动缓慢。
二是青藏高原上不断有高空短波槽东移,一起低层切变线和弱冷空气继续南下抵达桂北,冷暖空气首要在桂北交汇,不断诱发暴雨呈现。
三是南海夏日风暴发性增强,它不断把孟加拉湾和南海洋面上的水汽、能量很多输送到广西上空,强降云团不断在桂北区域生成、展开和继续影响,形成近期强降雨进程接连呈现。
因为冷空气被强壮的副热带高压卡住下不来,因而南部求雨,则比较困难。
精准气候服务防止群死群伤
面临近期广西接连强降雨气候,自治区气候局以“早、准、快”的要求抓好汛期气候服务,共发动暴雨应急呼应7次、应急天数21天,气候服务成效显着。经过展开精准服务,政府安排得力,防止了群死群伤。
▲6月6日,田林县因降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图为7日救灾人员用挖掘机整理崩塌的土石。 新华社发
例如:6月7日,桂林市成功躲避两起暴雨引发的滑坡地质灾害:永福县气候局7日清晨1时05分发布暴雨赤色预警信号,永福县自然资源局接到暴雨赤色预警后,了解到永福县南部还有强降雨,要求当地地灾监测员加强巡查。荔浦市气候局7日上午6时25分发布暴雨赤色预警信号,政府在接到险情陈述后安排马岭镇同善村潘厂屯100多户591人撤离;下午1时,村屯后山就发生了山体滑坡,但没有形成人员伤亡。
▲6月8日,在阳朔西街,环卫工人在冲刷被洪水浸泡的大街。 新华社发
在大众气候服务方面,广西各级气候部门经过多方途径每天及时更新发布暴雨预告预警信息,提示大众做好避险自救作业。5月29日至6月8日,广西自治区、市、县三级气候部门经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共发布暴雨、雷电、劲风等预警信息2780条,其间经过12379全网短信向全区一切手机用户发布预警信息168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途径、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