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时新闻网”4月19日报导,台当局候任行政机构担任人卓荣泰19日上午掌管第四场人事发布记者会,发布由气候专家彭启明出任台环境部分担任人、民进党籍前民代邱泰源出任台卫福部分担任人、台行政机构副秘书长何佩珊出任台劳动部分担任人、台南市客家事物委员会“主委”古秀妃出任台客委会“主委”、台原民文明开展中心主任曾智勇出任台原民会“主委”。
其间,接掌台环境部分主管的彭启明是一位气候专家,本科到博士都就读于台湾“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并于2003年建立台湾第一家民间气候公司,长时间注重气候变迁和防灾议题;而出任台卫福部分担任人的邱泰源从医超越30年,其专业是家庭医学,在民代任内活跃推进台湾医疗相关变革;出任台劳动部分担任人的何佩珊则曾任民进党方针会副执行长一职,升任台行政机构副秘书长至今,历经林全、赖清德、苏贞昌、陈建仁四任台当局行政机构担任人,被视作在行政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要害光滑人物。
台湾《联合报》调查指出,民进党当局第四波人事安排的出炉,让赖清德的用人形式愈加明晰,除了很多启用“高雄帮”、“台南帮”成员与很多男性,简称“男上加南”,少量几位作为亮点的成员,也多与赖清德联络接近,遭到信任。简略来说,得先“信任”,才有官做。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人事名单与前几波名单类似,其间不乏“台南帮”、“南流”成员的身影。例如,台客委会“主委”古秀妃,由台南市政府客家业务委员会“主委”升任,其老公陈文彬更是赖清德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时的工作室主任。台原民会“主委”曾智勇与赖清德的亲信潘孟安长时间交好,完全符合“男上加南”的条件。而彭启明作为此次名单的亮点人物,在答复媒体发问时泄漏,他早在赖清德担任台南市长时间间就已与之相识,并屡次受邀前往台南市府共享气候变迁议题。
有剖析以为,一些新行政团队的人选尽管声称“无党无派”,但仔细调查其布景不难发现,他们大多与赖清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从台经济部分担任人郭智辉、台湾主管开展的部分“主委”刘镜清到彭启明,要么是赖清德读书会的成员,要么是赖清德的旧识。尽管这些人在意识形态上相对敞开,与长时间在绿营执政团队中的老面孔比较,民众对他们就任后的体现尚抱有必定等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被启用的首要原因仍然是他们与赖清德联络接近的布景。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明研习营走进武夷山
自1987年开办对台中医药培训班以来,福建中医药大学一直走在闽台两岸中医药学术沟通的最前哨。
7个最早 5个榜首
创始许多沟通先河
最早接收台湾本科学生、最早举行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最早在大陆高等院校独自树立台湾中医药业务办公室、搜集保存台湾中医药文献最多……
福建中医药大学,作为对台中医药教育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多个方面发明了“七个最早,三个最多,五个榜首”的光辉纪录。
1987年,两岸敞开沟通。同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即开办对台中医药培训班,敞开了大陆对台中医药教育的先河。1988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接收榜首个台湾本科学生。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沟通会现场
同年,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沟通会成功举行,敞开了两岸来往的大门。时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的陈立夫先生寄来了亲笔贺信和一封以中医之理论根底为题的论文。台湾中医师公会联合会秘书长吴正雄率团11人参会,其时在海峡两岸引起了不小的颤动,成为两岸沟通中具有重要前史意义的事情。
现在,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沟通研讨会现已成功举行了十六届,共收到1000余篇论文,近30000人次两岸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法参会。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沟通研讨会现场
作为校园展开对台教育的见证者,福建中医药大校园长李灿东表明:“咱们以研讨会为关键,翻开两岸中医药学术常态沟通的大门,深交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为两岸中医药的融合开展供给了宽广的渠道。”
1989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初次举行了面向台胞的中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仅两个月时刻,报名者就达300多人。
1991年,由老校长杜建教授主编的《台湾中医药概览》问世,这是海峡两岸榜首部归纳描绘台湾中医药概貌的材料性工具书。时任台湾卫生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张博雅亲身审阅后慨叹道:“此书网罗之广泛,实令人讶异。”次年,杜建教授应台北中医师公会的约请赴台拜访沟通,迈开了两岸中医药界双向沟通的榜首步。
为了更好地了解台湾中医药开展前史,校园图书馆闽台中医药文明文献研究中心经过几代人的尽力,现保藏了2万册左右的台版图书,其间大部分为中医药类文献,开始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医药文献保藏中心、研究中心和对外沟通中心。
▲闽台医家合编的中医校园教材
“咱们连续搜集到民国时期台湾地区发行的仅有一套《台湾汉医药新报》系列期刊、流传到台湾的陈修园医书、民国时期闽台医家一起编纂的中医校园教材、台湾地区民间中医抄本、台湾中国医科大学榜首任校长覃勤的来往函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来往信件等珍稀材料。这些文献充分说明了闽台中医药之间源与流的联系。”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王尊旺告知记者。
正是这一步步的累积,为海峡两岸的中医药从业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全方面协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聚集英才
促产学研项目落地
人才,是一所大学最名贵的资源,也是中医药传承开展的中心驱动力。
从1988年接收榜首个台湾学生至今,福建中医药大学已接收台湾学生1241人。这些台湾学生在学成后,或回台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作业,成为职业精英;或挑选留在大陆,持续进修、行医、经商、出资等,为两岸的中医药作业奉献着自己的力气。
来自台湾台中的曾仁宏1992年入读福建中医药大学,现在是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恢复科的主任医师,一起他也是福建省援疆干部里榜首位台籍医师。“学习期间,校园就对咱们这些台籍学生分外关心,在通讯不便利的时代,帮咱们和家里坚持沟通。结业后,海外学院院长陈凌琦和学院的教师常常约请咱们参加一些会议,特别是两岸沟通的学术会。让咱们持续进修,拓宽视野和沟通圈。”
在2019年举行的福州市师徒大会上,台湾医师曾仁宏与大陆青年张典结为师徒。现在,他们在同一个科室并肩作战,致力于健康科普作业,为促进两岸医疗卫生作业的融合开展奉献着活跃的力气。
首位入编大陆作业单位的台湾同胞高嘉骏,已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执教15年,并担任中医根底理论学科副主任。他与校友赖彦升一起创建的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明沟通分会,不只云集了很多台湾医师、企业、科研者等,还成功落地了多个项目——引入台湾医疗服务理念和台湾医师开设中医门诊部和中医院,落地出产酵素的工厂,参加树立牛樟芝职业协会等,为两岸中医药文明的沟通与协作做出了活跃奉献。
漳州政融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怡仁便是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明沟通分会的一员。黄怡仁本来学的是商贸,已在台湾从事浓缩科学中药出产外销40年。2016年,他深感中医的博学多才,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学习进修,成了班级里的“老大哥”。系统地学习中医常识,让他关于产品研制,产品推行有了愈加深化的知道。一起,巨大的校友团,也供给了更多开展的时机。
此外,台湾校友林文泉现任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展弘曾任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蔡三郎曾任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还有更多的台湾学生结业后留在大陆,持续进修、行医、经商、出资等,融入大陆的大开展潮流之中。
走出去引入来
以中医药为前言推进深度融合
两岸中医药同宗同源,但各自的开展途径却各具特色。
“台湾具有自己的健保数据库,可以明晰地追寻中药材的使用情况和疾病谱。加上深受西方教育影响,台湾的中医更考究循证医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暨附设医院特聘教授孙茂峰承受采访时表明,现在,台湾正活跃使用大数据和循证医学,从头诠释中医药的现代价值。
高嘉骏举了个比如,台湾的中药多以古方、时方和惯用方为根底,制成颗粒制剂,类似于西药的使用方法。而大陆更着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用药准则,多选用单味药材的颗粒剂,便利医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敏调整。
因而,在中医药协作方面,李灿东以为两岸各有所长,可优势互补。大陆在中草药栽培、药膳文明、科研攻关等方面具有丰厚经历,而台湾则在中药提纯、放射印象、养老工业等范畴具有明显优势。两岸携手协作,有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开展。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经过不断深化闽台教育沟通,与台湾多所高校树立协作联系,一起培养人才,如与台湾元培科学技术学院合办印象学专业;与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等院校协作举行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院校结为姐妹校……
2021级恢复治疗学(闽台3+1)专业的学生金思涵,对一年的台湾学习感受颇深。“台湾的恢复会更国际化一些,你能看到国际上最新的物理恢复理念。教师也很详尽深化地讲解了骨科、神经科、心肺、妇幼、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恢复,让咱们对未来的择业方向有了更明晰的定位。”
走出去,也请进来,现在中西医结合学院、人文与办理学院、恢复医学院等都有台湾优异师资来定时授课,补偿医务办理、公共办理、健康办理、物理科学、运动操控等短板课程,一起带来更多台湾的实践教育经历、患者沟通以及人文关心系统。
据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陈凌琦介绍,本年该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16个专业面向台湾进行招生。
此外,海外教育学院也经过举行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明研习营,约请台湾青年来大陆,以中医药传统文明为前言,经过传统中医药文明介绍、八闽游学、本质拓宽、青年联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活动,促进了两岸青年大学生的沟通、来往、谈心、融合,让台湾青少年逼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以中医药为枢纽,有用加深了“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认同。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